開采太空:未來資源爭奪戰
時間:2015-05-12 09:40 轉載請尊重版權注明來源和作者
開采太空:未來資源爭奪戰
太空機器人的探礦旅途
太空開礦是一個龐大復雜且科技含量高的工程,但無論其工程有多么復雜,總會包括“探礦”、“開礦”、“運礦”這3個基本環節。
關于“探礦”這個問題,美國行星資源公司的做法十分靠譜,他們先利用太空望遠鏡對一些小行星進行了觀測,利用觀測的表象大體確定不同的小行星上到底含有什么樣的“富礦”。當然這些“觀測”對于遙遠的小行星來說并不非常確切,其結果還屬于“眼見為虛” 的階段,所以科學家們計劃從今年開始選擇性地向一些近地小行星發射太空機器人。機器人著陸小行星后,就會對這些小行星上的礦物資源種類及含量進一步勘探分析,以便最終“敲定”小行星上的礦物含量是不是有真正的開采價值,如果有則會當成下一步“大規模”開發的首選目的地。
向著含水的小行星進發
說到“開礦”,太空開礦的工藝和地球開礦的工藝應該是大體相同,不同的是太空開礦所需要消耗的大量水和氧氣這兩種資源比較難得。
從地球上將水和氧氣帶到小行星上并非易事,這需要花費驚人的財力物力,從而影響太空開礦的實際價值。為了避免缺水缺氧帶來的開礦困難,科學家的想法是要到含水的小行星上去開礦。有了水事情就好辦多了,因為水可以分解得到氧氣,從而滿足太空開礦的水消耗和氧氣消耗的需要。
科學又瘋狂的搬運工
最后說一下“運礦”。小行星距離地球相當遠,如何向地球運送開采來的礦物呢?
科學家的想法很大膽,也很有創意:他們要把礦物豐富且距離地球遙遠的小行星慢慢向地球方向牽引,通過不斷改變小行星的運行軌道,讓它們距離地球越來越近,直到拉近到一個小功率的太空飛船就能順利往返地球和小行星的距離為止,這時就可以用普通飛船實現近距離且高效率地運輸太空礦石了。
摘自《探索與發現》
作者: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