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小編在打掃衛生,室友偷偷的挪到我旁邊,悄悄問:
“小狀狀,你穿的不要了的內褲,都扔哪里啊?”
“垃圾桶啊。”
“啊,我有好多要扔的內褲,都洗干凈裝起來了,不敢隨便扔。”
“你要攢著召喚神龍嗎?”
說著她就跑去房里拿出了一袋內褲給我看,然后「感謝」我解決了她的問題。那時我就想,以后一定要整一篇關于這個梗的文章。
一、多少條內褲才夠穿?
也只能在買內褲這種事上財大氣粗了
回去一看,發現才2條
蕾絲、無痕、情趣、純棉,哇塞,有40條
有多少內褲不重要,重要的是勤換、勤洗,還要講究衛生,按照最懶的方法來算,女同胞最少可備9條內褲,男同胞最少可備10條內褲。
1女同胞最少可備9條內褲
內褲備太多了也不是特別好,穿不過來,放久了照樣會滋生細菌,按照天數來算的話,9條是最少的了。
PS:得出結論的人估計是這樣計算的,一天換一件,一星期七件,防止某天洗了沒干,再備一件,萬一例假來了,臟了得換,再備一件,共9條。
2男同胞最少可備10條內褲
為什么是10條?比女生還多?但算一算,也合理,1周7天每天各1條,周末晚上額外加2條,還需要1條作為緊急備用。
PS:為什么周末要額外加兩條,小編又不純潔了。
再PS:運動量較大的男性、經常需要在戶外工作的人和出汗量比較多的男性更需要多準備一些備用內褲。
二、內褲穿多久就可以扔了?
買回來穿三年,翻過來又可以三年
對象給撕爛了的時候
永遠不會扔,除非找不著了
1除特殊情況,建議3~6個月一換
微生物學家對內褲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內褲狂人啊),發現一條臟內褲平均帶有0.1克糞便,排泄物中有甲肝病毒、輪狀病毒、沙門氏菌及大腸桿菌等大量病菌,即使正確清洗、晾曬,上面的細菌也不可能完全被殺死。如果內褲上有過多的病菌,就可能通過尿道、陰道進入體內,引發各種健康問題。
做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可能有些完美主義,因為我們不可能生活在一個無菌環境中。平常我們接觸的手機、電腦鍵盤等都隱藏著細菌和病毒,但大多數人卻并未因此生病。因為病菌致病需要一定條件,只有當病菌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或是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才有可能因此生病。
但這也不能作為我們不勤換內褲的借口,建議除特殊情況外,如沾上大姨媽洗不干凈了、男友獸性大發給撕爛了等,一般3~6個月就要換掉。
PS:如果所備內褲太少,穿的過勤,就另當別論了。出現這些情況,趕緊換吧,如內褲出現變形、材質變干硬、污漬洗不凈等。
再PS:穿的不勤,一周穿一兩次,6個月左右就可以考慮換了。
2經期、非經期內褲最好分一分
目前我國女性使用的衛生巾,背后的粘膠大部分都是工業用粘膠,而不是「食」準字號的粘膠。嚴格來說,工業用粘膠是不能直接接觸皮膚的。而且若這種膠粘在內褲上,肉眼可能看不到,而且很難去除。
無論膠本身是否會引起疾病,建議準備幾條經期專用的內褲,這樣能有效預防婦科疾病。
三、怎樣的內褲才是好內褲?
不好意思,我從來都不穿內褲
最喜歡丁字褲
喜歡四角,三角總有種搞基的嫌疑
和內褲的新舊程度相比,一些不良的內褲晾洗和穿著方式對健康更不利啊。
1男士篇
大。鹤钪匾呛线m
適度寬松并不是說越松越好,而是一定要關注自己的身體感受,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尺寸。當內褲的大小不會在男性私處起褶皺,又沒有緊貼身體時,就是相對合適的大小。
PS:漢子們通常都不會太關注自己的內褲,只關注女士的內褲吧,噗哈哈哈。材質方面的話,純棉、錦綸、莫代爾都各有優缺點,不過竹纖維的相對來說還不錯,它除了纖維細度、干強指標、吸濕排汗能力高于普通棉質面料外,其還具有抗菌、抑菌、防臭等效果。
款式:很多人都喜歡四角內褲
第一種解釋是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科學家發現,四角內褲能為睪丸提供相對適宜的溫度,能讓精子質量更有保障。
另一種解釋是在知乎里看到的:
穿三角和四角是一室一廳和三室一廳的區別。一個只能放中間,稍微偏移就會覺得不舒服。另外一個可以偏左放,可以偏右放,可以放中間。怎么舒服怎么放。
2女士篇
材質:內褲最好不要選擇化纖、尼龍、絲綢材質的,這些材質的織物的緊密度高,不透氣,通透性和吸濕能力都比較差,一旦沾染上白帶或者陰道分泌物,就不容易揮發,而這種溫暖而潮濕的環境非常有利于細菌的生長繁殖,容易引發炎癥。
可以選擇全棉的,棉質內褲柔軟、有彈性,吸濕性和散熱性比較好,穿著起來更健康。
款式:不要太緊,包得密不透風,營造出一個潮濕悶熱的環境,正是病菌滋生的溫床。建議選擇略微寬松的款式,褲襠的位置適當寬一些。
顏色:內褲盡量選白色、肉色等淺色系的。女性的白帶通常是健康狀況的反映,有時候,白帶的量、色發生變化,本身就是對疾病的提示。
本文出自就醫160,綜合整理自網絡資訊,整理者:魚主任,轉載需注明來源和作者。